
不对称病毒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 申请号:CN201110214965.7
-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公开(公开)号:CN102321590A
- 公开(公开)日:2012.01.18
- 法律状态:实质审查的生效
- 出售价格: 面议 立即咨询
专利详情
专利名称 | 不对称病毒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110214965.7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1590A | 公开(授权)日 | 2012.01.18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斌;李峰;陈艳华 |
主分类号 | C12N7/04(2006.01)I | IPC主分类号 | C12N7/04(2006.01)I;C12N7/02(2006.01)I;C12N15/37(2006.01)I;C12N15/70(2006.01)I;C07K14/025(2006.01)I |
专利有效期 | 不对称病毒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至不对称病毒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 法律状态 | 实质审查的生效 |
说明书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对称病毒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对病毒衣壳蛋白表面进行基因改造,使病毒衣壳蛋白同时带有耦合的功能基团和分离基团,然后将该改造后的病毒衣壳蛋白与野生型病毒衣壳蛋白充分混合,并控制该两种病毒衣壳蛋白的比例,同时根据病毒衣壳蛋白总量加入相应无机纳米粒子,实现病毒纳米颗粒的可控组装,获得不对称功能化的纳米颗粒,即目标产物。本发明选用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作为纳米材料,其容易改造和人为操纵,且方便大量获取。利用可自组装的病毒衣壳蛋白结构的对称性,可以将两种不同的蛋白分子混合后按预先设计进行定向组装,因此组装体具有多样性和可控性;反应条件易控制,并且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
交易流程
-
01
选取所需
专利 -
02
确认专利
可交易 - 03 签订合同
- 04 上报材料
-
05
确认变更
成功 - 06 支付尾款
- 07 交付证书
过户资料
平台保障
1、源头对接,价格透明
2、平台验证,实名审核
3、合同监控,代办手续
4、专员跟进,交易保障
-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用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