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湖泊水生植物腐烂引发水体黑臭的修复方法
- 申请号:CN201310673377.9
-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公开(公开)号:CN103641223A
- 公开(公开)日:2014.03.19
- 法律状态:实质审查的生效
- 出售价格: 面议 立即咨询
专利详情
专利名称 | 一种湖泊水生植物腐烂引发水体黑臭的修复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310673377.9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1223A | 公开(授权)日 | 2014.03.19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发明(设计)人 | 古小治;陈开宁;杨鑫;张启超 |
主分类号 | C02F1/52(2006.01)I | IPC主分类号 | C02F1/52(2006.01)I;C02F1/56(2006.01)I;C02F1/72(2006.01)I;C02F9/04(2006.01)I |
专利有效期 | 一种湖泊水生植物腐烂引发水体黑臭的修复方法 至一种湖泊水生植物腐烂引发水体黑臭的修复方法 | 法律状态 | 实质审查的生效 |
说明书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植物腐烂引发水体发黄甚至黑臭的治理方法,通过复合絮凝剂沉降水体中大部分有机致黑胶体,利用复方氧化除臭材料进一步深度氧化降解水体残存的致臭物质。该复合絮凝以10~50μm天然石英砂为核心,该石英砂经过粉碎、酸化、灼烧等预处理后,再利用的CaCl2和壳聚糖进行表面改性进而制成高效的复合絮凝剂。本发明的提供的综合修复方法不仅对一般水体的黑臭物质如硫醚蛋白类、氨、胺类等物质氧化去除效果佳,去除率在70~90%,更重要的是对含有大量的植物性的脂肪酸类、硝基化合物及吲哚类嗅味物质去除效果显著70~85%。处理后水体透明度及溶解氧大幅提升,有效改观水体感官效果且显著改善局部水域水-沉积物界面微环境。 |
交易流程
-
01
选取所需
专利 -
02
确认专利
可交易 - 03 签订合同
- 04 上报材料
-
05
确认变更
成功 - 06 支付尾款
- 07 交付证书
过户资料
平台保障
1、源头对接,价格透明
2、平台验证,实名审核
3、合同监控,代办手续
4、专员跟进,交易保障
-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用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