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具有高温机械性能的低活化马氏体钢及热处理工艺方法
- 申请号:CN201610707418.5
-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公开(公开)号:CN106119730A
- 公开(公开)日:2016.11.16
- 法律状态:实质审查的生效
- 出售价格: 面议 立即咨询
专利详情
专利名称 | 一种具有高温机械性能的低活化马氏体钢及热处理工艺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610707418.5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19730A | 公开(授权)日 | 2016.11.16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发明(设计)人 | 黄群英;吴宜灿;王伟;徐刚;刘少军 |
主分类号 | C22C38/26(2006.01)I | IPC主分类号 | C22C38/26(2006.01)I;C22C38/24(2006.01)I;C22C38/22(2006.01)I;C22C38/04(2006.01)I;C21D6/00(2006.01)I |
专利有效期 | 一种具有高温机械性能的低活化马氏体钢及热处理工艺方法 至一种具有高温机械性能的低活化马氏体钢及热处理工艺方法 | 法律状态 | 实质审查的生效 |
说明书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温机械性能的低活化马氏体钢及热处理工艺方法,主要成分为Cr?8.5~9.5%,W?1.2~1.7%,V?0.15~0.25%,Ta?0.12~0.18%,Mn?0.4~0.5%,0.09%≤(C+N)≤0.17%,其中N<0.07%(wt.%),其余为Fe元素,控制C和N的目的是在后续的处理中形成细小弥散的碳氮化物,提升材料的高温性能。将轧制成型后的低活化马氏体钢板材加热至1100±50℃,根据厚度大小不同,保温40~120mim后出炉后快速水冷却至室温,随后再加热至740℃±20℃,根据厚度大小不同,保温90~140min后出炉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显著提高了抗辐照低活化钢的高温强度和高温持久性能,为提高抗辐照低活化钢的使用温度上限奠定了基础。 |
交易流程
-
01
选取所需
专利 -
02
确认专利
可交易 - 03 签订合同
- 04 上报材料
-
05
确认变更
成功 - 06 支付尾款
- 07 交付证书
过户资料
平台保障
1、源头对接,价格透明
2、平台验证,实名审核
3、合同监控,代办手续
4、专员跟进,交易保障
-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用户留言